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黍苗

诗经·小雅·鱼藻之什〔先秦〕

芃芃黍苗,阴雨膏之。悠悠南行,召伯劳之。

我任我辇,我车我牛。我行既集,盖云归哉。

我徒我御,我师我旅。我行既集,盖云归处。

肃肃谢功,召伯营之。烈烈征师,召伯成之。

原隰既平,泉流既清。召伯有成,王心则宁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黍苗生长很茁壮,好雨及时来滋养。众人南行路途遥,召伯慰劳心舒畅。
我挽辇来你肩扛,我扶车来你牵牛。出行任务已完成,何不今日回家走。
我驾御车你步行,我身在师你在旅。出行任务已完成,何不今日回家去。
快速严整修谢邑,召伯苦心来经营。威武师旅去施工,召伯经心来组成。
高田低地已修平,井泉河流已疏清。召伯治谢大功成,宣王心里得安宁。

注释
芃(péng)芃:草木繁盛的样子。
辇:人推挽的车子。
集:完成。
盖(hé):同“盍”,何不。
肃肃:严正的样子。功:工程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鉴赏

  《黍苗》是宣王时徒役赞美召穆公(即召伯)营治谢邑之功的作品,诗意自明。《毛诗序》说它是“刺幽王也。不能膏泽天下,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”。前人多有辩驳,朱子直言:“此宣王时美召穆公之诗,非刺幽王也。”(《诗序辨说》)可谓干净利落。

  此诗是纪实性作品,要对作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,须知如下史实:宣王是在其父厉王出奔并死于彘(今山西霍县),整个周王朝处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即位的,“宣王即位,二相辅之脩政,法文武成康之遗风,诸侯复宗周。”(《史记·周本纪》)在其执政的四十七年中,宣王“内修政事,外攘夷狄,复文武之境土”,史称中兴。作为一代中兴贤君,周宣王重用了一批贤能之人,如仲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《黍苗》是周宣王时徒役赞美召穆公(即召伯)营治谢邑之功的作品。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黍苗》,刺幽王也。不能膏泽天下,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”。朱熹《诗序辨说》云:“此宣王时美召穆公之诗,非刺幽王也。”周宣王是在其父周厉王出奔并死于彘(今山西霍县),整个周王朝处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即位的。“宣王即位,二相辅之脩政,法文武成康之遗风,诸侯复宗周。”(《史记·周本纪》)在其执政的四十七年中,宣王“内修政事,外攘夷狄,复文武之境土”,史称中兴。作为一代中兴贤君,周宣王重用了一批贤能之人,如仲山甫、尹吉甫、方叔等,召穆公召虎也是当时一位文武双全的贤才。诗中所述召伯营谢的事发生在宣王鼎盛时期。为了有效地加强对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黍苗》是一首四言诗。全诗五章,每章四句,第一章写召伯奉命南行经营谢邑;第二、三章写征役者服役和思归之情;第四、五章写召伯营谢的功绩和意义。整首诗在用韵上,先隔句押韵,后句句押韵,富于变化;在结构上,照应严密,对应严整,反映出雅诗的雅正特点。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黎丘丈人

《吕氏春秋·疑似》〔先秦〕

  世传黎丘有奇鬼,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。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,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,扶而道苦之。丈人归,酒醒,而诮其子曰:“吾为汝父也,岂谓不慈哉!我醉,汝道苦我,何故?”其子泣而触地曰:“孽矣!无此事也。昔也往责于东邑,人可问也。”其父信之,曰:“嘻!是必夫奇鬼也。我固尝闻之矣。”明日,故复饮于市,欲遇而刺杀之。其真子恐其父醉而不能反也,遂迎之。丈人望其真子,以为奇鬼,拔剑而刺杀之。丈人之智惑于似其真子,而杀其真子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君子阳阳

诗经·国风·王风〔先秦〕

君子阳阳,左执簧,右招我由房,其乐只且!
君子陶陶,左执翿,右招我由敖,其乐只且!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王寿焚书

韩非子〔先秦〕

  王寿负书而行,见徐冯于周涂。冯曰:“事者,为也;为生于时,知者无常事。书者,言也;言生于知,知者不藏书。今子何独负之而行?”于是王寿因焚其书而舞之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